稿件来源:院团委 图片来源:院团委
2010-09-07 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发挥社会实践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引导我院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了解基本国情,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不断增强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伟大实践中奋发成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上级团组织的部署下,今年暑假我院团委继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在院团委“红色时尚 永远跟党走”暑期实践团带领下,日本语学院“振兴老工业基地”考察团;英语学院、俄语系“关爱农民工子女”服务团;应用英语学院“落实惠农政策 建设和谐乡村”实践团;软件学院、韩语系“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国际艺术学院分团委“低碳环保,和谐生活”宣讲团;德语系“农村科技文化卫生”服务团;文化传播学院“节能减排,低碳经济”考察团和院学生会“关爱儿童村”服务团,12支各具特色的精英团队近千名学生共同参与了大连外国语学院2010年暑期实践活动。除派出精英团队外,我院团委还要求全院学生在暑期进行社会实践,投身到社会中去。我院一些院系的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在上海世博会中担任志愿者,为世博服务;还有一些学生作为志愿者奔赴了遭遇洪水的受灾一线,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同学们将于开学初上交社会实践报告,院团委将于10月份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评优活动。
2010年8月4日,在院团委张皎书记的带领下“红色时尚 永远跟党走”暑期实践团追寻党的足迹、重温革命精神,师生们赴革命圣地西柏坡进行为期五天的参观学习。旨在传承红色精神、弘扬民族文化,进一步加强我院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把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接受传统教育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并培养责任感与奉献精神。同学们参观了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先后瞻仰了中央军委作战室、毛泽东、任弼时、周恩来、朱德、刘少奇、董必武的旧居。很多珍贵的文物、感人的故事,昭示着共产党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对事业的执着忠诚,处处表现出艰苦奋斗的精神,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还学习了党史、两个“务必”和“西柏坡精神”的深刻内涵,大家对“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进取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和“两个务必”的继续创业精神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实践团还到了西柏坡纪念馆。首先看到的是纪念馆门口的一组五大书记的雕像,望着那高大的领袖群体塑像,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我们的领袖们正是在这里,组织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纪念馆共十个展厅,展出的珍贵的革命文物、历史照片和资料,系统地介绍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西柏坡期间的革命实践活动和为中国革命建立的丰功伟绩。在西柏坡处处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革命史,焕发着独特的人文精神和恒远的思想光芒,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重温历史、缅怀先辈、继承传统的生动课堂。通过五天的参观学习,在学生们心中西柏坡不再只是一个小山村,它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在西柏坡随处可见到革命的印记,随处都有革命的光辉,革命的精神一点点地渗入了每个人的血脉。在西柏坡的实践虽然结束了,但是奋斗的路程却永远没有结束,西柏坡精神激励大家万众一心,不骄不躁,努力开创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振兴老工业基地”考察团由日本语学院分团委组织。为响应学校的号召,感受新时期祖国建设取得的骄人成绩,目睹着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怀揣着梦想,“振兴老工业基地”考察团来到鞍钢集团,进行参观学习。活动期间,考察团听取了车间技术人员耐心而又细致的讲解,参观了集团的荣誉陈列室。一系列的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这片黑土地上昔日创造的无数辉煌与荣耀,以及祖国现代化建设所取得一次次飞跃与这些前辈们的努力密不可分。在鞍钢集团,实践团既看到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所取得的惊人业绩,同时也看到了暴露出的一些弊端与问题。当今世界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正视这些弊端与问题才会创造出更加辉煌明天。同学们从大学生角度出发,基于企业特有文化和精神,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为本次参观实践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这次实践中同学们的意志经受了锤炼,思想得到了启发,丰富了人生阅历,积累了实践经验,提高了组织能力。大家表示,回到学校后会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英语学院分团委、俄语系分团委组织的“关爱农民工子女”服务团和院学生会“关爱儿童村”服务团,分别赴鞍山市岫元县牧牛村、庄河仙人洞镇和王刚义儿童村进行了关爱儿童、支教扶贫活动。本次扶贫支教活动主要是以“传播知识,消除贫困”为宗旨,我院学生为贫困地区的中小学学生们准备了一批文具和文体用品,并在在中小学中举行英语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达到给贫困地区中小学带去一个充满梦想且难忘的暑期教育经历的目的。教学课程包括英语、数学、语文、日语、俄语等,充分发挥了我院学生的外语优势。还为农民工子女们开展各科课外活动实战训练,通过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了解。此外,还包括励志方面的教育,有“走进大学生活”、“奥运回顾”、“了解世博 认知世界”等方面的讲座。 应用英语学院“落实惠农政策 建设和谐乡村”实践团和德语系“农村科技文化卫生”服务团分别赴哈尔滨省呼兰市和内蒙古进行了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们深入基层,结合中央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决策,围绕我国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生态制约,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并在当地传播推广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学生们还组成了文艺演出队,精心编排了一些基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基层生活实际的文艺节目到农村巡回演出,组织开展“红歌大家唱”活动,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并在农村基层广泛宣传2009年新医改方案,开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宣传,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活动。 软件学院分团委和韩语系分团委分别派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奔赴抚顺市和丹东市。赴抚顺市的实践小分队先后参观了雷锋纪念馆、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馆、沈抚两地的自然“大水缸”——大伙房水库。同学们在这些地方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上了一堂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的教育课。几天里所看到的每一处风景,所看见的每一件物品,都对学生们产生永久的撼动,给学生们留下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赴丹东市的实践小分队参观了抗美援朝纪念馆,陈列馆以新颖的艺术形式和现代陈列手段,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丰富的文物,全面地反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学生们感恩烈士为我们的幸福生活打下的基石,我们铭记历史反思当今肩负在大学生身上的社会责任。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际艺术学院分团委组织的“低碳环保,和谐生活”宣讲团和文化传播学院分团委组织的“节能减排,低碳经济”考察团分别赴青岛市和大连周边地区。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前中国乃至全球发展的核心思想,随着我国对低耗能、低排放要求的不断提高。为深入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实质,躬身实践大学生的科学发展观念。“低碳环保,和谐生活”宣讲团在青岛的市徽所在地——五四广场和青岛特色民俗街组织群众签名活动,以此来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环保。一新一旧,让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青岛的浓厚文化底蕴和现代的城市气息。热情的青岛市民纷纷在印有“低碳文明,绿色未来”的巨型条幅前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还有很多市民都表示要为保护环境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同学们还做了问卷调查,并发放了自制的低碳环保小常识的宣传单,并对发放对象做了细致的讲解。“节能减排,低碳经济” 考察团分别赴大连开发区、金州、瓦房店等地深入五家生产车间,展开调研听讲活动,关注生产,关注生活。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分三个板块,分别对循环经济、节能创新以及节能减排三个领域进行了实地调研,分别走访了五家企业:大连东泰产业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大连东达集团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大连锅炉厂、瓦房店轴承总厂、和瓦轴转盘公司。实践团成员在各工厂、公司开展环保知识讲座,听取企业文化建设新经验,并认真深入车间与工人交流,在参观学习中了解生产的各个环节,渗透“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理念,组织交流活动,分组讨论实践心得,并积极与媒体沟通,使我院学生走进社会生产,践行“环保先锋”的身影展现在媒体视野当中。同学们都表示今后要从我做起、从点滴着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共同创造更加节约、更加洁净、更加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美好生活。 总的来说,我院2010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使我院学生度过了一个丰富多彩而又意义非凡的假期。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可以得到更好的巩固和提高,原来理论上模糊的和印象不深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原有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广大学生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得到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机会,从而在实践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进而深入社会,回报社会,奉献社会。我院将会把社会实践作为提高广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他们早日成长成才的一项重要举措长期进行下去,使其成为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亮点。(刘云璐)
责任编辑:徐 莉